2009年12月19日 星期六

阿堂--2--蔓越莓湯種麵包

越是要抓狂的時候    越得找個情緒的出口

以前我可能是拼命上網看韓劇   把整齣韓劇  拼個昏天暗地拼完  

現在  就拼命自己做麵包來發洩......

---------------------------------------------我是分隔島--------------------------------------------------------

在東京自由之丘cuoca扛回來 約莫3-4公斤的各種粉類 漸漸要用罄

下圖是我的最後法寶--湯種粉 

這些神奇的好東西都是我在  Cecillia優雅過生活  裡面看到 Cecillia的分享

其實 cuoca 這家店 ,     去年和麵包超人到自由之丘時就進去逛過

但因為那時沒有著了烘培的魔(當時匯率不到0.30耶)  就這樣入寶山空手而回

今年10月4th 東京行前 認真寫下cuoca採購清單 我也果真全都搬回台灣(but 匯率0.37) 

這次湯種麵包的作法我是以Cecillia的"蕎麥核桃湯種麵包" 為基礎, 依家裡現有的食材做變化

1.日清山茶花土司粉--250g 

2.日正高筋麵粉--100g(因為日清的快用完,就參雜台灣的麵粉進來)

3.湯種酵素粉--40g

4.糖--30g

5.海鹽--5g

6.水--230g

7.奶油--35g

8.速酵--6g

9.雪印北海道料理奶粉--6g

10.蔓越莓--80g(偏食的我,家裡最多的乾貨,就是蔓越莓啦)

通通丟給阿胖 選擇"麵包麵團行程"   ,請阿胖協助做到"基本發酵"這一關

我是新手 家裡沒有攪拌機 KA攪拌機一台得要16張小朋友耶

幸好 ㄚ胖麵包機可以幫我做到"基本發酵"這一關

不然 我近幾殘廢的右手(手腕受傷) 是要如何攪/甩/丟麵團  還要有薄膜?這實在太難

這個行程只走1小時, after 1 hour, "基本發酵"完的麵團出爐(下圖)

所謂 一回生 二回熟, 我覺得今天對麵團比較有一點感覺了 還可以滾出一點圓耶

透過雙手的再次揉捏 麵團回饋給妳的是飽滿和彈性

這就是很多老手說的名言嗎?-->"其實麵團是有生命的" (老喬變成哲學家了)

原食譜建議"最後發酵"是以 40度c 發酵40分鐘

昨天走出左營高鐵站時 看到對面看板溫度18度c

今天全台灣都更冷  我要如何用克難方式達到40度ㄚ?

我的微波爐因為廚房沒位置, 這10年來,  它都是放在工作陽台吹冷風的... 想到這裡就頭痛

突然想到我的LC 聚熱效果不是很好嗎? 就先燒滾半鍋LC的水 微波爐內也先微波一杯水 讓裡面充滿熱度和溼氣 然後 把麵團蓋上濕布 放在鏤空鐵架 再架在有半鍋滾燙熱水的LC上面 旁邊也放入一馬克杯滾燙的熱水 蓋上門 今天有認真的拿出溫度計測量 微波爐內幾乎都維持在35度c(好克難喔~)

等它最後發酵時    我一邊打開洗衣機  拿出剛烘好的衣服要晾   裡面可是熱氣騰騰  只怕手燙到

老喬突發奇想說  :  ㄟ~ 也可以放在剛烘完的烘衣機發酵吧?

 就當我耍白痴吧~~  吃的東西怎麼放裡面ㄚ

35分鐘左右    我去查看溫度時    發現麵團已經漲的好大   而且感覺好像又發酵過頭

實在很怕失敗  這些粉類都是坐飛機回來的  要非常珍惜的使用

所以我作每一種麵包   都要在網路上研究很久   參閱各大師作法  才敢出手  免得一失足成千苦恨

感覺好像蔓越莓饅頭ㄟ    我可能真的發酵過頭了    才做第2次麵包   實在沒啥經驗可言

送入阿堂的肚子裡   以200度c  烤20分鐘

才15分鐘   我發現麵團已經上色     趕緊拿出來  放涼(老喬亂做一通的本性又浮現了)

像個餓死鬼般     迫不及待的要撕開檢查      結果燙手的要命     只能用叉子撥開

竟然表皮酥脆  內部柔款   好神奇喔

因為是湯種麵包   所以內部柔軟是基本配備    但不知為何它表皮酥脆耶  

真是感動   有良好的器具輔助(阿胖麵包機)   加上   優質的食材搭配(日清高筋+湯種酵素粉)

我這個門外漢竟然可以做出麵包   而不是全程由麵包機ㄚ胖從頭做到尾  讓我坐享其成

雖然比較累   但是成品品質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而不是完全照麵包機行程走   即使還沒發酵完畢   麵包機說要進行烘烤   就是得烤了

當然     以我才做兩次麵包的經驗  我也還無法判別出"發酵"的程度(我看我要學會"發酵"蠻難的,我比較喜歡靠"起毛誌"在做麵包)  這樣說來  感覺我比阿胖還糟糕ㄟ 

剛出爐的熱騰騰蔓越莓麵包  我家老爺馬上就嗑了2個    算是對我很賞光+捧場的啦   呵呵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